首 页 学会章程 学会大事记 辅政建言专报 政府科学管理 政务论坛 公共管理课堂
首页 > 学会书讯
 

赖有政声远 时闻行路传

     
 

——高文同志领导艺术之评述

姚忠龙  李文戈

  高文同志是吉林省原省级老领导。他在位时,夙夜在公,政绩卓著;离任后,德高望重,声名远播。人们都尊称他为“高老”。我们与高老相熟、相知主要还是缘于他的那本著作——《工作是愉快的》。

  《工作是愉快的》一书,2002年出版,已再版五次,倍受一部分机关干部赞誉。一本以工作经历为主线的自传体性质的书何以能有这样的反响呢?我们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它既是一部人生智慧之奇书,又是一部从政经验之宝典。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透过书中一篇篇朴实无华、风格独特的文章,我们不仅感受到这位老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而且从高老工作实践活动真实记录中触摸到了一种独特的领导艺术风格。这也恰恰是高老在长达45年处级以上领导岗位工作取得成功——“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的重要因素。

  领导,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对客观规律、领导科学原理、方法的灵活、机动、创造性的成功运用。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方法,稳妥地驾驭领导艺术,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做好领导工作的关键。领导科学表明,领导艺术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富有创造性、产生高效率的方法、技能,是领导者知识、智慧、胆略、经验、能力和方法诸多要素的综合体现。高老长期身负重任,历经风雨,有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无论顺逆都能镇定自若,因而一般能够驾驭工作局面,敢于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高老的实践经验和领导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年轻同志学习和借鉴。

  一、在认识问题上,见微知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表明,人类认识愈深入、愈正确,改变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就愈有成效。高老的领导艺术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在认识问题上,能够见微知著。古语有“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和“一叶彰目不见泰山”两种说法。它们是对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水平的生动描摹。高老不满17周岁参加了革命,从事过多种工作,既有党务的,又有经济的,还有行政的;既当过科、处长,又当过厅局长,还当过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和秘书长;既当过省政府的常务副省长,还当过参政议政的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无论在什么岗位,分管哪行工作,高老一般都能够做到于平凡处见不凡,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局部见全局,于眼前见长远,透过现象见本质,通过偶然见必然,超越无序见规律,使其工作实践精彩纷呈,不断开拓新局面。我们认为,高老能够实现这一境界,主要得益于持之以恒的“三勤”,即勤于学习,勤于调研,勤于思考。高老的领导活动,理论色彩浓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比较紧密。多年来,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载体——调查研究,当作自己从事领导工作的拿手好戏。即使离任以后,他搞调查研究的兴趣也没有减弱。从1993年离任到现在共写了30多份、12万多字的调查报告,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领导同志签批转发的就有22份。《工作是愉快的》一书93篇文章中,有46篇是调查报告,其余多为工作研究论文,多数被报刊采用,或经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转发,进入决策程序。这些仅仅是高老从厚可盈尺的调研报告中优中选萃编辑到书里的。由此,不难看出,高老“见微知著”这一领导艺术境界的实现,是以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根基的,绝不是凭着一时冲动、偶尔的灵感得来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高老担任吉林省二轻厅厅长,当时“极左”路线的影响尚未消除,人们思想禁锢较多,观念保守陈旧,个别企业还在搞“穷过渡”,仍在坚持“小集体→大集体→全民”的所谓“过渡公式”,导致集体经济在困境中徘徊。二轻集体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高老带队深入市县和基层企业,围绕为什么在打倒“四人帮”之后,集体工业生产仍然徘徊不前,为什么喊了几年的高速度却欲速不达,反而出现了停产倒闭的现象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进行分析,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们认识到,在办二轻集体企业的指导思想上,多年来一直是盲目照搬国营模式,否认和抹煞了集体经济的固有特征;在分配上端‘铁饭碗’、‘吃大锅饭’,使多数职工养成了‘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矮子’的消极混日子思想;而干部的终身制、委任制,压抑了人才的出现,有的群众形容某些集体企业领导班子的状况是‘木管铁、铁管木,啥也不会去织布,糊涂人管着成衣铺’”。针对上述问题及二轻集体企业多年摆大架子、铺大摊子、搞大流水的错误做法,“我们总结推广了扶余、柳河等地的经验,实行‘大划小,重转轻、综变专’。提出了‘二轻要办好,实行大划小,行业宜专不宜杂,企业规模宜小不宜大’的工作思路,使‘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的经营原则得到了切实贯彻,使全省二轻工业由被动变主动,由亏损变盈利,得到了国家轻工业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高老在担任副省长分管财贸期间,抓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提出的工作思路也都是经常跑产粮大县和贫困县,与基层干部群众推心置腹谈问题,敞开胸怀听意见,开动脑筋下功夫得来的。如在抓米袋子工程时提出先抓好仓储建设、烘干晾晒、粮款兑现等。粮食丰收了又提出认真解决好“收不了、储不下、调不出、放不开”的问题。1987年,吉林省粮食取得了历史性大丰收,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事关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大局。12月末高老带领秘书长和主管部门昼夜兼程,连续到榆树、公主岭、梨树、双辽、长岭、前郭、扶余等重点产粮县调查研究,寻找对策,以确保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粮食收购政策的落实。在20多天的时间里,在基层不顾工作劳累,先后连夜给省政府就粮食收购问题写了3封信,提出了“放宽玉米入库水分限制,保护农民积极性,继续做好‘全民’晒粮的精神和物资准备,并向农民交底,多余的粮食国家保证收购”等建议,同时提出了“三个重申”,即“重申先完成定购任务,后收购余粮的原则;重申一个价格的原则;重申加强粮食市场管理”。这些建议经省长同意后以省政府正式文件下达,对于及时纠正粮食收购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省大局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高老的一篇篇文章中,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见微知著”的认识过程。从集体经济的这个局部,他看到了国民经济的全局——《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立足省情研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散论》;对全省市场建设十年发展情况进行的调查,既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提出了深化市场建设、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路——“开发市场和开发产业产品相结合,把产业产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扩大外延和完善内涵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作用;合理布局和发挥地域优势相结合,把方便群众购物摆到首位;坚持多家兴办和理顺体制相结合,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长春市农村低压电网改造情况的调查,从中看到了在全省农村实施这项工程对于推进小康建设的重大意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高老的建议高度重视,使之成为惠及全省农村群众的“德政”工程。这些充满真知灼见的认识和建议,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战略眼光,又有微观处理,对于科学决策,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在解决问题上,举重若轻

  领导者处于组织体系中的压力层,犹如桥墩,直接承受过往车辆的压力。压力无疑是责任,面对压力往往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谨小慎微的举轻若重型;一种是回避责任,转移压力型;还有就是勇于担当,举重若轻型。举重若轻,不仅是一种领导能力,也是领导艺术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我们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实践中可以找到许多例证;在高老的《工作是愉快的》一书中我们也能深切地感受到。无疑,这是长期的领导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升华的结果。高老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担任副厅长级以上领导职务就有30多年。这些岗位在我们看来都是位高权重的关键性岗位,特别是任省政府的“大管家”——秘书长直至副省长、常务副省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都属承上启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位置,可谓“矛盾集中,事务缠身,关系复杂”。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政绩,除了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遇事沉着冷静,处事镇定自若,尤其是在解决问题上举重若轻的风格,不仅成就了他精彩的领导经历,也给我们加强领导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宽广的胸怀是举重若轻的基础。胸怀宽广是古往今来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征。只有具有博大的胸襟,宽广的眼光,运筹帷幄的战略意识,才能做到举重若轻。《工作是愉快的》一书所记录的政事、要事、大事俯拾即是,从中可以看到作者面临危机和挑战时,沉着应对,毫无惧色的风采。

  敢于正视问题是举重若轻的前提。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曾国藩曾说过:“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负责就要担事,高老常说:“在位时工作多次变动,职务屡有升迁,每到一处,我都是想干事、干实事、敢担事”。1987年,针对某些干部对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存在的模糊认识,以及对党的政策产生的动摇,他在省政府直属部门负责同志会议上的讲话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清除模糊认识,增强改革意识,要旗帜鲜明地保护改革派”,在当时的气氛下,这样站出来讲话是需要勇气的。1988年物价改革全面铺开,一时人心浮动,抢购成风,改革出现阵痛,改革的方向对不对,人们发出了疑问,高老在省直机关作了一次专题形势报告,脱稿讲了100分钟,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解惑答疑,由于无官话、套话,敢于正视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不仅令人信服,也使大家看到了希望,因而场面热烈,反响强烈。高老在担任省政府秘书长期间,每天都提前上班到办公室处理文件,安排工作;到省政协工作后,只要在长春,他每个周日都不休息,经常到政协机关看看,到党派机关转转,了解情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光说不干一切都是空的”。这是高老的一句口头禅。从参加革命到如今,高老已为党和人民“想事、拿事、担事、干事”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总结高老的革命生涯,我们感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工作到家,投入到位,奉献到底,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从而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因利益分配等多种因素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就要努力消除和减少矛盾,协调和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像高老那样敢于正视问题,善于解决矛盾,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偷懒,不藏奸,不耍滑,敢担事,为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氛围做出积极努力。

  善于化繁为简是举重若轻的具体体现。从简单到复杂反映的是理论,从复杂到简单体现的是本质。化繁为简,是领导者举重若轻的具体体现。这在高老的书中随处可见,不胜枚举。如呼吁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二轻集体经济时说要“有个庙,挂个号,给点料”;讲到省政府秘书长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时说要“当好参谋管好家,参与政务管理事务”、“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遇事区分大和小,正确对待多和少”。在处理和协调各方面关系中要“多当媳妇,少当婆婆”。这样做的结果,可以说是“省长满意,厅局支持,机关风正,干部劲足,上下和谐,政令畅通,事半功倍”;讲到市场建设时说要解决“以街为市,沿路摆摊,头顶蓝天,脚踏稀泥,冬不防寒,夏不防雨,夜不防盗”的问题;讲到人才问题时说“人才放在库里,智慧放在囊中,这是一种浪费。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人才出库’、‘神仙显灵’”;讲到面对政协全新的工作时说“认认门,访访人,说点知心话,办点实际事”;谈到政协职能时他说“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具体点说,协商就是服务,监督就是帮助,献策不决策,出力不代替,监督不对立”,等等。这些独特风格的语言,切中实际,道破本质,易懂易记。复杂的工作和问题,经高老一概括,就显得这样简单明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就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在驾驭全局上,纲举目张

  善于抓大事、谋全局、争取全局的主动,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高老的领导艺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驾驭全局上,他总是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寻找有利时机和重要的突破口,把那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牢牢抓在手上,从而纲举目张。

  一是抓思路。人们常说,“思路对了头,一步一层楼”。思路就是生路,就是活路,就是出路。思路是领导者履行“造福一方”这个第一职责的纲领和关键。高老在近半个世纪的工作旅程中,岗位几经变动,职务屡有升迁,但每到一处、每接受一项新的任务、每分管一个新的工作领域都能结合实际适时提出新思路,并把这些工作思路贯穿于领导实践的始终,做到经常抓,具体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高老提出的工作思路鲜活生动、言简意赅、颇有见地、便于操作。这些工作思路有的是规律概括,有的是经验总结,有的是行动线路,有的是具体要求,有的是熔几个方面于一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富有哲理,反映出较高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研究这些思路,我们认为主要源自五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的提炼,二是实践探索的结论,三是理性思考的升华,四是勤于学习的积淀,五是与时俱进的观念。现如今,形势和任务虽然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高老当年提出的一些工作思路仍没有过时,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是抓政策。毛泽东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领导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研究制定政策、贯彻执行政策的过程。好的政策对于推动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老十分注意发挥政策的威力,一方面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十分注意从基层、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指导有关部门尽快形成政策,以政策驾驭全局,推动工作。高老在担任吉林省二轻厅厅长时总结了“四用”的体会,即用人、用政策、用典型、用气力。他在《工作是愉快的》一书中写道:“1981年9月,全省二轻工作会议分析了集体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认为集体经济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左’的错误政策所致,而要引导集体经济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也要靠正确的政策。正确的集体经济政策是恢复与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关键。这就是我们从集体经济多次曲折发展中得出的结论。会议制定了符合省情、符合集体经济实际的《关于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通称‘二十五条’)。这次二轻工作会议及制定的‘二十五条’,成了我省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从1982年起,集体经济生产全面回升。”同样,“落实经营责任制,搞好商业体制改革”,“对市场建设和私营经济发展的思考”,“从市场物价调查中想到的几个问题”,“转变观念,搞活流通,繁荣经济”等篇章,都强调了政策问题,也充分反映了高老注重政策在驾驭全局中的作用。

  三是抓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有了人就有了一切。而在人中,人才更为重要。古人云:“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天下万事,惟有人才为重”。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这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高老说:“作为一名领导者,最要紧的一条是用人,要用人就得识人、容人”。而“多行善举,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爱护人,尊重人。这一点对做人处世非常重要,对领导干部则更为重要”。对人才,他格外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凡是和高老共过事的同志都称赞他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在他领导下工作能够各得其所,人尽其职,才尽其用。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造就和选拔千百万优秀人才。高老的领导实践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让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引领事业的前进,构建一方的和谐。我们认为,高老现虽已年近八旬,但仍“人走茶未凉”、“门庭未冷落,车马未稀少”,这是与他多年来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爱惜人才,尊重人才,并在实际工作中注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有着直接关系的。

  四是抓关键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过程,其中的主要矛盾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领导活动的过程,也是抓主要矛盾,抓关键问题的过程。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必是一个“弹钢琴”的好手。他在处理问题时能够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解决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在高老的领导实践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目光敏锐,思维敏捷,善于抓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透过《工作是愉快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他所讲所论的都是当时亟待解决、影响长远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关键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又能明确中心,突出重点,做到大事大抓,实事硬抓,急事快抓,难事敢抓,取得了许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到了实惠的政绩。

  桑榆未晚,夕阳正红。一位老人,就是一段历史;一位革命老人特别是像高文同志这样的革命老人,其人生和革命生涯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高老的领导艺术值得回味,值得研究,它对于年轻干部提高领导水平、愉快胜任工作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姚忠龙,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副主任(副厅长级,主持日常工作)李文戈,中共吉林省委政法委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

        
 
     
 
 
  来  源:
发布时间:2007-04-12 03:19 字体显示:
  发 布 人: 附  件: 打 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365bet真人投注办公室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